出伏之后迎“處暑” 秋燥既臨暑濕尚在

來源:鹽城廣電全媒體新聞中心發布時間:2023-08-22 查看數:0

隨著8月20日“出伏”,長達40天的“三伏天”終于結束,明日,我們即將迎來“處暑”節氣,這個節氣有“暑氣至此而止”的意思。專家提醒,雖然天氣最熱的時段正逐漸過去,但是暑熱天氣的余威仍在,加之晝夜溫差加大,切莫忽視養身。

今天上午,記者從鹽城市氣象臺了解到,今天夜里全市多云,局部地區可能會出現小陣雨天氣,23到26號全市基本以晴到多云天氣為主,最低氣溫在23度左右,最高氣溫在31度左右。27到28號,受上游東移過來的高空槽影響,全市自西向東又將迎來一次較明顯的雷陣雨天氣過程,雨量可達中雨局部大到暴雨。

鹽城市氣象臺臺長 王群:“同時要關注雷電、雷暴大風、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。未來四天,全市以晴朗多云天氣為主,27到28號,我市又將迎來一次雷陣雨天氣過程?!?/span>

處暑節氣,可以概括為"一出一入":出是出伏,入是入秋。出伏過后雖然中午依舊熱,但是早晚涼,晝夜形成較大的溫差,特別是又在處暑節氣之后,“一場秋雨一場涼”的氣候特征明顯,要小心"秋燥""秋乏"傷身。

鹽城市中醫院 脾胃病科 主任中醫師 徐兆山:“暑氣盛的時候,容易出汗,就是血液粘度比較高,但是早晚涼,容易出現血管的收縮,所以在這個時候,心腦血管發病率就比較增加。許多人這個時候,往往容易出現唇干舌燥、皮膚干燥、易癢干澀等癥狀?!?/span>

所謂"小暑大暑不算暑,立秋處暑正當暑",出伏入秋后,我國許多地方都有“貼秋膘”的習俗,以求增加營養和抵抗力,為接下來的寒冬做好準備。但是醫生提示,適當“貼秋膘”有助于恢復體力,但若貼補過度,反而不利于養身。

鹽城市中醫院 脾胃病科 主任中醫師 徐兆山:“一個要注意適當調整作息時間,要注意早睡早起,最好要比夏天多睡一個小時。第二個就是說這個時候呢,我們剛才講到仍然要做好防暑降溫,適當要多飲開水,降低血液黏度。第三個在這個時候,還是建議大家能夠適當增加鍛煉,防止溫差大帶來的對人體的不良的影響?!?/span>

處暑,既預示著夏天即將結束,也預示新的季節的開始。夏將盡,秋風起,新氣象,新希望,讓我們一起迎接初秋的到來。

責任編輯:朱潔

分享到:

版權和免責聲明:

凡注明“來源:“鹽城廣電全媒體新聞中心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智慧鹽城客戶端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該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鹽城廣電全媒體新聞中心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除原創作品外,本平臺所使用的文章、圖片、視頻及音樂屬于原權利人所有。因客觀原因,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,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內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,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標注錯誤等情況,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,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并與我們聯系及時處理,共同維護良好的網絡創作環境。聯系方式:0515-88436022